1.网络安全保障
网络连接安全:
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应通过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接入政务网络。如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建立加密通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例如,通过IPsec VPN或者SSL VPN,对一体机与政务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打包,防止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配备网络防火墙,对传入和传出的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防火墙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请求,如阻止外部网络对一体机后台管理系统的非法访问,只允许经过认证的政务服务平台IP地址进行数据交互。
防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护:
安装专业的防病毒软件和恶意软件防护工具,并且定期更新病毒库和恶意软件特征库。这些软件可以实时扫描一体机的系统文件、应用程序和存储的数据,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毒、木马、间谍软件等恶意程序。例如,赛门铁克(Symantec)、迈克菲(McAfee)等防病毒软件,能够有效保护一体机免受常见恶意软件的侵害。
限制一体机的软件安装来源,只允许从官方认证的应用商店或者政务机构内部的软件分发平台进行软件安装,避免用户随意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从而降低恶意软件感染的风险。
2.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存储加密:
对存储在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本地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如AES)或者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确保即使一体机的存储设备被盗取,数据也无法被轻易读取。例如,对于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业务办理记录等敏感数据,在存储到一体机硬盘或者固态硬盘时,进行加密存储,只有通过正确的密钥才能解密访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异地位置。备份数据可以采用磁带备份、云存储备份等方式。在一体机数据损坏、丢失或者遭受攻击时,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进行恢复,保障政务服务的连续性。
用户数据隐私保护:
严格遵循相关的数据隐私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在收集、存储和使用用户数据时,明确告知用户数据的用途和范围,并获得用户的同意。例如,在用户使用一体机办理业务时,通过弹出隐私政策提示框,让用户确认同意后再进行数据收集操作。
对用户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的政务服务角色(如办事员、管理员、监督员等),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例如,办事员只能访问和处理与其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配置和数据维护,但不能随意查看用户的敏感信息,通过这种权限划分来防止用户数据的泄露。
3.物理安全防护
设备安装位置安全:
将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安装在安全的物理位置,如政务服务大厅的监控范围内,避免安装在偏僻、无人监管的角落。同时,要考虑设备周围的环境安全,避免靠近水源、火源或者容易遭受物理损坏的区域。例如,一体机应远离消防喷淋装置,防止因意外喷水导致设备损坏。
对一体机的安装位置进行加固,防止设备被轻易移动或者拆卸。可以通过地脚螺栓将设备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安装在专门的防护机柜内,机柜配备锁具,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打开,确保设备的物理安全性。
设备硬件安全防护:
对一体机的硬件部件进行保护,如使用防撬锁、防盗螺丝等。防止不法分子拆卸设备,盗取内部硬件组件或者插入非法硬件设备。例如,对于一体机的主机箱,采用特制的防盗锁,只有使用专门的钥匙才能打开。
对一体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如USB接口、网络接口等)进行管控。可以采用接口封堵或者接口管理软件,限制未经授权的设备连接。例如,除了经过认证的政务设备(如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等),禁止其他USB设备连接,防止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窃取或者恶意软件传播。
4.系统安全与更新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采用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并进行安全配置。例如,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开启系统自带的防火墙、安全审计等功能,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系统的安全风险。同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补丁,及时修复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
对一体机的系统登录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如采用用户名和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相结合。例如,管理员登录系统时,除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外,还需要通过指纹识别进行二次认证,提高系统登录的安全性。
应用程序安全更新:
定期更新自助政务服务一体机上的政务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开发者会不断修复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和功能缺陷,及时更新可以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政务服务的业务办理应用,会定期发布更新版本,修复可能存在的SQL注入漏洞、跨站脚本漏洞等安全问题。
在应用程序更新过程中,要确保更新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校验和等技术,验证更新文件的来源和内容是否被篡改。例如,在下载应用程序更新文件时,通过验证文件的数字签名,确保更新文件是由官方开发者发布的正版文件。